①
夸大不實
個人背景夸大不實,當然有可能是一些培訓機構為培訓師”包裝”的,我們不排除很多是培訓師自己給自己戴的高帽子,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亞洲最大、全國第一、最權威等,沒有機構評,自己都不知道第二名,第三名是誰,只知道自己是第一。。。
②
剽竊別人的知識產權
說到知識產權,培訓師很難使自己的內容受到保護,受保護的往往只有課程的名稱,但內容是不受保護的,所以,有些講師本著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習慣,把別人的內容,一個字不變地變成自己的,正大光明地剽竊別人,比如:行業很多培訓網上有大量課程,你會發現部份培訓師的大綱放在一起比較,你真分不清誰是李葵,誰是李鬼了,培訓師借鑒別人的內容是可能的,但一定要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③
心胸狹窄
有些培訓師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對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服務稍有不滿意時,他們就跟學員喋喋不休地講培訓機構的壞話,甚至要求培訓機構的人員到機場接送、送花、吃住都把自己當大爺了。其實,如果你真的生活質量要求高,吃住行自己安排就可以了,直接把費用加在課酬里,不要對別人要求高,對自己要求低,花別人的錢不心痛,就算跟培訓機構有矛盾,那也是內部矛盾,不要在學員面前講。
心胸狹窄的培訓師不愿意跟別的培訓師交流,認為自己的知識是值錢的,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甚至還遇到有陌生培訓師加他微信,他都把別人批評了一頓,我只能對他們說,你真丟培訓行業的臉。
④
跟培訓機構搶客戶
培訓行業競爭也大,哪里有培訓網上公布的培訓師有6400余位,經常會遇到同一家企業會給不同的培訓機構打電話問培訓師的價格,所以,有一些機構會告訴給培訓師最近有一家公司跟他們聯系想找哪方面的主題,希望在他那里備案,別的機構再找他就不要接了,但有些培訓師非常不厚道,讓自己的助理跟企業聯系,或者說誰接下來給誰講,這樣的培訓師應該被鄙視。
⑤
沒有責任心
培訓機構往往會跟企業承諾,如果不滿意的話,可以少付,甚至不付錢,以期望長期的合作,當然,按道理上講,如果培訓師對某個主題并不擅長的情況下,就不要接這個課程,但有些培訓師完全是為了賺錢,什么課程都接,看幾本書就說自己會講課,我最多看到有位講師列了80多門課程,無語!一門好的課程,都是經過很多次打磨才能做到滴水不漏,讓學員滿意,那些臨時開發的主題,不僅膚淺,而且講的時候漏洞百出,居然還好意思向培訓機構要課酬。所以,作為培訓師,不擅長的課程不要接了。